国际水稻研究所2012年度理事会在深圳举行

20121015-17日,国际水稻研究所2012年度理事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全球主要水稻生产国的理事和权威专家,共聚深圳,就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资源、育种、栽培、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就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现代农业建设、生物育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

 

水稻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过去五十年间,包括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等在内的公共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水稻科学研究,大幅提高了世界水稻的产量。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并实现减贫,到2035年,世界水稻产量需要提高25%。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由国际水稻研究所牵头,国际水稻研究协作组于20111月成立。协作组力图整合全球主要水稻科研活动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有助于科学家实现在现有研发体系下难以轻易实现的突破。

 

因此,国际水稻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深圳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生物育种,力争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2011年决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将为该院提供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设施、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大鹏新区出资将土地与厂房全部买下,并由市政府投资改造成为研究中心、会议中心以及职工宿舍,所有设计全部由专家讨论完成。改造工程完成后,该研究院将成为中国农科院和华大基因重要的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为大鹏新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示范。

 

理事会议期间,组织参观考察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院的试验基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Robert S. Zeigler等参加了该院科研、办公、生活用房升级改造工程的开工仪式。理事们看到,该院本着边筹建、边科研、边见效的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取得了部分的科研成果:

 

1、全球3000份水稻核心种质的重测序项目接近完成,即将向全球发布。3000份核心资源基本涵盖了世界上主要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其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将搭建起一个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的数据库,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将为开展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提供足够数量的基因来源,为高产优质水稻新材料的创制奠定基础。在深圳市发布此项重大成果,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影响。

 

2、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系),已有钱优982、赣香优982、中广绿1号、中广绿2号、中广优3号和吉2009-5S12个苗头新品种(品系)进入国家和省级区试,其中4个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浙粳41是高产、优质、抗病晚粳稻品种,中广香1号是精米铁含量高的早晚兼用优质米品种,云陆101是集抗旱和高产于一体的旱稻品种,中广优2号是优质、高产、抗稻瘟病的早晚兼用优质米品种,这些品种有望在近期开展大面积生产示范,实现产业化。

 

相关链接:深圳特区报 2012年10月17日 头版《国际水稻研究所 在深举行理事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