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丙型肝炎——“沉默的杀手”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经血液传播。HCV感染后,6个月内未消除,50%~80%会转变成慢性丙型肝炎,如未经任何合理的治疗,在10~20年后,有10%~30%会发展成为肝硬化,20到30年,1%~5%甚至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其中,感染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及合并感染HIV/HBV,或嗜酒,或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高铁载量等较易促进疾病进展。上述促进丙肝进展的因素以及糖尿病等也可促进肝癌的发生,而输血后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率相对更高一些。
由于丙肝的隐匿性较强,初始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略,但疾病却在悄悄进展,感染二三十年后大约有20%~30%的患者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发展为肝癌。因此丙肝一直被人们称为“无声的杀手”。目前,国际上已具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但却没有行之有效的丙肝疫苗。丙肝的抗病毒治疗疗程长副作用较大,在治疗期间需及时评估疗效,根据应答指导治疗,并同时密切监控药物的不良反应。
据2009年国际肝病峰会提供的数据:全球共有1.8亿人感染HCV,我国感染率为3.2%,丙肝患者约为3800万。其中,每年有超过10万例慢性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丙肝病毒的分型
由于HCV复制所依赖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致使其基因组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从而更容易逃避机体的免疫识别。HCV的高度变异性,使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患者、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病程中均呈现不同基因型。
对HCV基因进行分型有助于了解HCV感染的分布特征、变异及进化演变情况,有助于丙肝疫苗的研制。同时,HCV基因型与病程发展和治疗应答有一定相关性,例行检测有助于对特定的感染做出判断,制定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图1 各国丙肝防治指南推荐标准疗程方案
二、服务内容与临床意义
1、HCV分型基因检测
可区分HCV的6个主要型别及其下属19个亚型。

临床意义:
(1)不同型别HCV对干扰素治疗的应答率有差异,从而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为调整用药剂量及治疗时问,制定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2)不同型别HCV对肝脏的损伤程度不同,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从而有助于预测疾病的进展。
2、HCV RNA定量检测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CV RNA进行定量。
临床意义:
(1)可监测血清中HCV RNA水平,反映感染机体的病毒复制率及清除率;
(2)可指导用药,为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3、HCV分型及定量检测适用人群
适用于所有需要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
三、技术原理及优势
技术原理:
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丙肝病毒分型基因检测。首先提取患者血液中的HCV RNA,反转录为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转录后DNA中的目的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Sanger测序法对扩增后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将测序信息与NCBI中标准株的序列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获得HCV的型别信息。
技术特点:
1、测序法:分型检测的“金标准”,重复性达99%以上;
2、多型别:一次检测即可进行6种主要型别及多种亚型的精准分型;
3、特异性:定量检测仅对HCV具有特异性,可排除其他病毒干扰。
技术优势:
1、更全面的型别分析
HCV基因分型检测可一次性检出丙肝病毒1-6六种主要型别及其下属19种亚型,有助于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2、专家共识
2010年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已将HCV基因分型检测纳入到实验室检测项目当中。
四、服务流程与基本要求
服务流程:

样本要求:

检测周期:
HCV基因分型检测:7个工作日
HCV RNA定量检测:3个工作日
五、常见问题
1、为什么HCV分型检测报告显示“HCV RNA拷贝数<1000 IU/mL,未检出”?
答:对于HCV基因分型检测,需HCV RNA > 1000 IU/mL方可进行。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1)患者体内的HCV RNA <1000 IU/mL;(2)由于样本没有采取低温保存及运输措施,或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造成HCV RNA降解,达不到检测要求。
2、我应该在什么时期做HCV分型检测?
答:建议在治疗之前就进行HCV分型检测。根据所感染HCV的型别,可对干扰素的疗效进行预测,对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具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用药剂量、疗程等。
3、实验结束后,华大临检中心如何处理我的样本?
答:关于剩余样本,我们提供三种处理方式供客户选择:(1)返还样本;(2)丢弃处理;(3)代为保管。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