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大基因与土耳其三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共促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应用
2013年6月17日,在由深圳市政府和土耳其政府联合举办的合作签约仪式上,华大基因分别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Acibadem大学以及Cankiri Karatekin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圳市市长许勤和伊斯坦布尔市市长Kadir Topba共同见证了合作协议的签署。来自土耳其和中国的众多大学、研究院与企业纷纷参加了本次签约仪式,望进一步促进双方在生物学、电子通讯及纺织业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签约仪式上,华大基因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海峡大学联合宣布将在人类遗传学、动植物基因组及遗传学研究等领域展开系列合作;本着用组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的宗旨,华大基因与Acibadem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开拓医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此外,华大基因还与Cankiri Kariatekin大学联合宣布了国际橄榄基因组计划的正式启动。 许勤市长表示:“这些合作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国和土耳其两国之间的关系。我们期待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催生出更多卓越成就,造福农业发展及人类健康。”在签约仪式开始之前,许勤市长还曾访问了欧洲华大基因位于哥本哈根的总部,并且高度赞扬了华大基因的杰出成就。 Acibadem医疗保健集团副总裁Ufuk Eren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与华大基因展开合作,来增强我们在大学和企业创新方面的实力。我们期待这次合作能够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及推动博士教育计划的开展。能与华大基因这样的大型机构进行合作,我们倍感荣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期望能将这些合作成果用来造福包括土耳其、中东和南欧在内的更多地区的所有民众。”2013-06-20 00:00:00.0
-
-
华大健康开展“关爱地贫,关爱明天”HLA高分辨配型活动
2013年6月15日—16日,华大健康联合湛江地贫患儿家长群在广东湛江市与廉江市开展“关爱地贫,关爱明天”HLA高分辨配型活动。此次活动,华大健康为当地地中海贫血患儿家庭提供了全套地贫基因检测与HLA高分辨配型检测服务。其中地贫基因检测覆盖了α(甲型)、β(乙型)地贫常见型、罕见型等共300多种型别。 据了解,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的贫血疾病,在我国南方各省的发病率高,其中两广、海南是高发区。广东省的地贫基因携带者占该省总人口的11%,每年约诞生1万名地贫患儿,其中约1000名是重症患儿。自2009年起,华大基因应用自主研发的HLA高分辨分型技术推动中华骨髓库高分辨入库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快速、直接、可靠的检索数据,大大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为赢得临床移植治疗的最佳时间创造可能。 迄今,华大健康已为中华骨髓库完成超过25万人份的HLA高分辨分型检测任务,为患者配型提供了强大的平台。2013-06-19 00:00:00.0
-
-
国家科技部领导参观老挝华大 支持“老中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2013年5月30日下午,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续超前、科技部亚非处陈宏生处长、老挝科技部计划合作司副司长Phimpha Outtachack、生态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Khampheng等一行考察老挝华大,华大基因助理院长、老挝华大负责人杨爽予以热情接待。 期间,杨爽向续超前副司长一行介绍了老挝华大的发展历程、现有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希望通过华大基因的科技实力提升老挝当地科研水平,实现科技援助,切实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续超前副司长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华大基因在老挝所做的工作。他指出,科技援外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也是推动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步骤,并期望华大基因再接再厉切实能提升老挝的科研实力,使当地老百姓受益。 当天,国家科技部考察团与老挝科技部部长Boviengkham VONGDARA会面。席间,Boviengkham VONGDARA表示,华大基因的生物科技真正能帮助老挝,是提升老挝科技实力的最优途径,并希望华大基因与老挝科技部紧密合作,扎扎实实做好“老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祝愿双方合作早日取得成果。2013-06-18 00:00:00.0
-
-
汪建董事长“我的健康我做主”专题讲座在深举行
2013年6月14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应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之邀作“我的健康我做主”专题讲座。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成员出席了讲座,并共同交流了关于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讲座由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朱岩梅主持。汪建董事长以“四不”,即“不傻”、“不病”、“不老”、“不死”四个方面生动地阐述了基因与健康的相关性,号召大家投资健康,生命只有一次,了解它,最后才能掌控它,我的健康我做主。 在深圳市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深圳基因产学研资联盟于2011年6月17日正式揭牌。汪建董事长于2011年11月被任命为联盟理事长。近期联盟将陆续开展BioTalk系列讲座,邀请生物基因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产业精英分享、交流学术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013-06-17 00:00:00.0
-
-
河北省优生优育协会来访 深入了解创新发展
2013年6月13日,河北省优生优育协会会长莘翠芝携河北省各市县妇幼保健院专家来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基因华北片区负责人牟峰、健康科技营销负责人赵立见等予以热情接待。 牟峰向莘翠芝会长一行介绍了华大基因的创新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华大基因生育健康领域基因检测技术的优势。他表示,华大健康正在着力建立贯穿生命发生、孕育、出生与成长等过程的遗传病、不孕不育疾病的筛查与诊断技术体系。该想法得到了在场专家的认同。 此次来访,莘翠芝会长一行还参观了华大基因测序实验室及健康实验室。2013-06-13 00:00:00.0
-
-
北京鸭基因组研究或助力抗击“禽流感” 最新成果于《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
2013年6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的北京鸭基因组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在线发表。这项研究鉴定了鸭子对禽流感产生免疫反应的相关遗传基因,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鸟类的免疫机制,同时为深入解析禽流感病毒与其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鸭子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而且由于其自身遗传特性,鸭子比鸡对流感病毒具有更强的耐受性,能够在自身不发病的情况下将流感病毒“悄悄传播”。加之,鸭子是为人类提供肉、蛋及羽毛等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水禽之一,其携带病毒的潜在危险会给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造成严重危害。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一只雌性北京鸭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及分析。研究发现,与哺乳动物基因组相比,鸭子基因组中的免疫基因明显减少,数量大致与鸡和斑马雀的基因组相似。另外,与鸡和斑马雀基因组相比,鸭子基因组中具含有许多新基因,以及独立复制的基因。这些结果表明,基因的获得和丢失可能会对鸟类基因组的分化及其免疫系统进化产生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对北京鸭肺部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以确定其基因表达状况。通过对高致病性及低致病性H5N1病毒感染后的鸭子和对照组间的对比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鸭子肺部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因病毒感染而有所变化,并且对比鉴定出一批对禽流感病毒响应的新基因。β-防御素在流感病毒感染后被诱导产生,而BTNL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参与T细胞的激活和浸润,目前众多研究已证实β-防御素和BTNL在哺乳动物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二者在鸟类中对于禽流感免疫反应的作用至今还未明确。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进一步证实了β-防御素和BTNL在使鸭子成为禽流感病毒天然宿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大基因该项目负责人李建文表示:“此项鸭子基因组及转录组的研究为我们认识禽流感与其天然宿主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及研究平台,也让我们对禽流感的感染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利用此项研究的数据和结果,科学家们将能更深入地探讨禽流感的感染和传播过程。”2013-06-10 00:00:00.0
-
-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赴安徽谈深化合作
2013年6月4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一行到访合肥,受到安徽省省长王学军,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合肥市市长张庆军等领导热情欢迎。双方就深化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汪建董事长介绍时说到,华大基因新一代测序平台及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与分析平台能促进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及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控制出生缺陷,心脑血管及肿瘤的早期预防。汪建董事长表示希望华大基因在基因组学领域的研究和前沿科技能够促进安徽医疗事业的发展。 王学军省长表示,安徽的医改一直走在全国的前沿。高新技术对推动医改具有重要的作用。他支持华大基因和安徽当地医疗科研机构合作,快速推动生物技术落地以服务民生,促进产业发展。张庆军市长也表示赞同,对华大基因予以肯定,并将全方位支持。张韶春主任邀请华大基因做进一步生物医药发展规划汇报,深化双方合作,以发展安徽生物医药经济,共同建立安徽生物医药产业园。 汪建董事长还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刘辉、合肥市医学会会长陈社新进行了深入座谈。汪建董事长就控制安徽出生缺陷和地方疾病及推动医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陈社新会长表示希望携手华大基因,开启安徽健康时代的新未来。2013-06-08 00:00:00.0
-
-
王俊院长获汤森路透社评为“2012年度最热门科学人物”之一
2013年6月5日,汤森路透社公布了2012年度最热门科学人物和科学研究,对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人员与研究论文进行排名。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被评为最热门科学人物之一。 该评选根据2012年文章引用次数的统计,聚焦了在过去两年内发表了最热门文章以及2012年发表的文章引用次数最高的科研人员。 21名“最热门科学人物”涵盖了基因组学、生物统计学、材料科学、化学、心脏病学、肿瘤学等领域。其中,有8名出自基因组学领域。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Richard K. Wilson、Elaine Mardis, Li Ding and Robert Fulton,华大基因王俊,密歇根大学Goncalo Abecasis等上榜者参与完成的“千人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A Map of Human Genome Variation from Population-Scale Sequencing是目前引用次数最高的生物学论文。王俊的另外13篇热门论文介绍了包括大肠杆菌、马铃薯、两类蚂蚁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信息。 另外,21名上榜者中有4位来自中国科研机构,他们分别是华大基因王俊、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国、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成会明。 2012年度热门科学人物和科学研究报告 王俊现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他在华大基因的创立及华大基因生物信息分析部门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华大基因已是公认的致力于卓越基因组学研究的全球领先机构之一。王俊已发表逾200篇同行评议原创文章。 王俊曾获丹麦皇家基金会奖、《自然》2012年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重大创新贡献奖。他专注于复杂疾病和农作物的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分析研究,以推进基因组信息的应用为目标。2013-06-07 00:00:00.0
-
-
华大基因加入国际联盟 促进对基因组与临床数据的有责任共享
2013年6月7日,华大基因宣布其加入国际联盟,促进全球对基因组与临床数据的有责任共享。该联盟现有来自41个国家超过70个医疗单位、研究机构、疾病宣传组织、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企业的加入。 在过去的数年中,基因组测序成本下降近百万倍,越来越多人选择进行基因组测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遗传基础信息得到爆炸性的增长。对于这类信息的管理、分析、整合及解读却产生了重大的挑战。 丰富的基因组测序数据可推动生物医药发展,整合基因组与临床信息以揭示癌症、遗传疾病、传染性疾病与药物反应的遗传基础。然而,国际社会并没有组织起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地利用。2013年1月28日,来自8个国家的50名专家聚首讨论:国际标准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全、受控、可解释的方式进行数据分享与整合,探索科学发现的同时尊重参与者的自主权及隐私权。他们得出结论,需要发起一个国际联盟,而该联盟现已启动。 该全球联盟的目标是形成强大而统一的声音,为人类参与的研究工作建立统一的国际监管框架。所有合作机构将联手建立、维护技术标准的互通来管理及分享临床样本的测序数据;建立对隐私和伦理的指导方针和协调程序;吸引跨部门利益相关者协作,鼓励有责任、自愿地共享数据和方法。2013-06-07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