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华大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3年度“瞪羚企业”认定
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公示了160家2013年度“瞪羚企业”拟认定名单,其中生物企业31家,武汉华大基因榜上有名。 “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据了解,具有核心技术、未来成长性好的初创期企业或是增长速度快、具有“专、特、精、新”特点、发展前景好的高成长性中小科技企业,是参与评选的条件之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从2011年起开展“瞪羚企业”认定工作,目前已实施三年,每年入选的“瞪羚企业”均能享受房租减免、贷款贴息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多项支持。 相关链接:武汉华大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3年度“瞪羚企业”认定2013-08-15 00:00:00.0
-
-
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龙开超一行来访华大基因 双方初步达成战略合作
2013年8月14日上午, 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龙开超、科教处处长范珍贤、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刘景诗、党委书记周晓、副院长王静、科教部部长吴胜其、组织样本库负责人胡骏一行来访华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副院长张秀清、深圳国家基因库负责人张勇、健康集团副总裁杜玉涛、华中片区运营团队成员周锐、院长助理程乐等予以热情接待。 在张勇的介绍下,龙开超副厅长一行详细了解了华大基因的科学发展道路、标志性成果、大平台大资源、产业发展及应用、人才与教育和华大重要战略规划等,并重点了解了国家基因库的规划建设,其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库的总体情况以及双方在建立组织样本库上能取得的成果应用和发展。 在讨论会上,双方就生物样本库的合作、个体化诊治、肿瘤科研合作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龙开超副厅长对华大基因在肿瘤方向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表示赞赏,同时龙开超副厅长提出,希望双方在组织样本库的建立以及肿瘤科研上,形成战略合作,其中在样本库的制度、规范、流程和标准、肿瘤科研的选题等方面,希望双方加强科研合作、共同探索。王俊院长表示赞同,他说,双方可挑选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研究性的癌肿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龙开超副厅长同时指出,华大基因可借助湖南省肿瘤医院这一平台,将其先进的基因技术得以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应用和推广。 随后,龙开超副厅长一行参观华大基因农能、测序等实验室。2013-08-14 00:00:00.0
-
-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一行来访 支持华大基因在成都发展
2013年8月14日,在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的带领下,成都市委副书记李昆学,成都市委常委敬刚,成都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超,成都市政府副市长苟正礼,成都市发改委主任何礼,成都市经信委主任施跃华,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唐华,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主任姜斌,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副主任李亦,成都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冯秀富等一行参观访问华大基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副院长方林、副院长张耕耘、华中片区运营团队成员郭声龙、临检中心主任张晓平等予以热情接待。 黄新初书记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了解了华大基因的科学发展道路、标志性科研成果、国际化合作、技术体系与健康服务、环境等方面的科技突破及应用成果,并重点关注了农业领域、医疗领域与石斑鱼培育成果展示。 座谈中,汪建董事长全面介绍了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并从生物经济的发展、基因与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华大基因“顶天立地为人民”的发展宗旨:顶天,即前沿科学探索、高瞻远瞩;立地,即科研能够真正的有产业回报并持续发展。汪建董事长提出,希望与华西二院配合,建立疑难病诊疗中心,同时做好医学健康产业集群建设。 黄新初书记表示,华大基因远期的发展战略与成都打造西部经济资源核心中心的目标是吻合的,希望华大基因把成都作为产学研西部中心,并表示愿意为华大基因在成都的发展提供支持。2013-08-14 00:00:00.0
-
-
华大基因助阵“拒绝出生缺陷•关爱羊城母婴”公益健康之旅
在2013年8月10日举行的“拒绝出生缺陷·关爱羊城母婴”公益健康之旅的发布会上,华大基因为孕妇及备孕家庭免费提供3份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名额、5位地贫重症患者的HLA配型以及30份常见α+β型地贫基因检测。在8月18日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华南片区代表和众多专家分享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地贫基因检测等项目在出生缺陷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自8月10日,公益健康之旅由广州伊丽莎白妇产医院携手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南方医科大学团委、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南方医科大学生命起航青年会开启,开展将近一个月。此次活动分为发布会、学术研讨会、社区活动三部分,采用专家讲课、地面科普、媒体传播等形式,宣传孕前检查、产前检查及围产期保健等的重要性,并针对广东地区高发的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做重点的科普及防治宣教。2013-08-13 00:00:00.0
-
-
华大基因携手阿尔伯特省 推动全球结直肠癌筛查技术发展
2013年8月13日-阿尔伯塔大学、阿尔伯塔省政府与华大基因联合宣布,他们将携手推动Metabolomic Technologies Inc. (MTI)的癌前息肉诊断检测——PolypDx™的发展。 在Richard Fedorak博士和Haili Wang博士的领导下,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了无创的早期诊断检测——”PolypDx™”,用以检测结肠息肉,这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前兆。他们组建了MTI公司,并且在TEC Edmonton公司的协助下,在阿尔伯塔省和全球对这一创新诊断检测产品进行进一步开发、市场化、验证和推广。 与目前的排泄物检测相比,PolypDx™的优势在于准确率高、易于管理、出结果快、成本低。MTI诊断检测的准确性将改变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方式。 该项目资金达一百万美元。通过华大基因大规模的人口筛查资源,PolypDx™正在阿尔伯特省和中国进行验证和临床试验。 阿尔伯特大学科研副主席Lorne Babiuk博士表示,作为国内领先的研究型大学之一,阿尔伯特大学很自豪地将前沿研究和创新转化为伟大的发现,就如MTI所做的一样。我们高兴地见到省政府认识到此项研究对于全球癌症检测的价值,这也证明了阿尔伯特的创新和技术实力。 阿尔伯特省副省长、企业和高等教育部部长Thomas Lukaszuk表示,这是阿尔伯特开发的技术,它能挽救人的生命,这也是领先的阿尔伯特大学和阿尔伯特创新体系的成果。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动该项基础研究的产业化应用,为人类健康带来重大的影响。 阿尔伯特大学在代谢组学和临床生物标记的实力与华大基因的检测能力相结合,将推动该诊断检测在全球市场的发展。 华大基因蛋白平台负责人张勇表示,中国正在致力于预防性医疗,以避免长期的慢性治疗费用。MTI的结直肠癌检测与我们的健康目标是一致的。华大基因将是开发中国市场、协助监管流程、推广此项检测技术的最佳机构。我们非常高兴能与阿尔伯塔大学、MTI合作,该技术将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2013-08-13 00:00:00.0
-
-
华大健康聘请沈明教授、王琳琳主任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技术顾问
2013年8月8日至10日,由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办、北京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承办的中国遗传疾病人才培养项目第四期培训班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妇产科、儿科、产前诊断中心、遗传咨询科的医生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 此次培训就基因组医学、遗传病的临床诊断、侵入性产前诊断技术、串联质谱及气相质谱在遗传代谢病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会议着重讨论了遗传病的临床诊断、小儿遗传病等,著名儿科主任医师韩连书教授详细介绍了串联质谱在遗传代谢病筛查及诊断中的应用。此次会议还强调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在三级预防中的重要性以及早期筛查对后期诊疗效果的重要性。 会议结束后,华大基因华东片区负责人杨晓楠分别为中日友好医院的沈明教授(下图左五)、北京妇产医院王琳琳(下图左四)主任颁发了聘书,聘请两位为华大健康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的技术顾问,并期望大家共同推动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在新生儿检测领域的发展,为更多的家庭、为社会带去福音。2013-08-12 00:00:00.0
-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邓一兵主任一行来访华大基因 探讨未来合作与发展
2013年8月11日上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邓一兵、中心航天医学基础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莹辉、中心科技部副部长陶婧、中心科技部参谋李勇涛、中心研究室主任陈欣、副主任余青霓、中心办公室主任洪建武、中心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金瀛一行来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副院长张耕耘、基地建设中心主任李友谊、生命科学事业部海洋平台负责人石琼、微生物平台负责人金桃、生命科学事业部项目合作主管邹洪锋、项目负责人张海峰、基地建设中心产业合作主管胡谨惠等予以热情接待。 邓一兵主任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以及农业平台、测序平台、蛋白质平台、健康临床检测中心。在汪建董事长等的介绍下,邓一兵主任一行详细了解了华大基因的科学发展道路、标志性科研成果、国际化合作、技术体系与健康服务、环境等方面的科技突破及应用成果。 座谈会上,汪建董事长介绍了基因科技的长远发展以及在健康、环境领域的应用,特别提出基因科技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对于密闭生态系统的应用。他指出,把密闭生态系统数字化,形成三流(能量流、物质流、基因流)的清晰公式。了解基因流的状况有利于从基因层面了解太空舱中的变化,有助提高三流循环效率,更好地维持密闭系统的生态平衡。邓一兵主任表示,引进华大基因的先进技术,加入基因层面的研究,对航天航空将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双方能更好地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能解答以往航天航空密闭系统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水平。 随后,双方就未来的可能合作模式及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013-08-11 00:00:00.0
-
-
华东师大与上海闵行区紫竹国际教育中心一行来访华大基因
2013年8月9日,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丁树哲、国际交流处副处长王素斌、紫竹国际教育中心管委办常务副主任刘炜、紫江集团副总裁唐继锋、紫竹国际教育中心管委办副主任徐沁来访华大基因。华大基因学院办公室主任杨东声、教育顾问郭肇铮、国内教育负责人彭凤琴等予以热情接待。 来宾分别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农业平台和实验平台等,同时深入了解了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等情况。 座谈会上,华大基因、华东师大、紫竹国际教育中心三方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三方将结合华大、华东师大、紫竹国际教育中心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就合作的具体内容、形式、经费、运营模式等进行充分的沟通,随后达成初步共识。2013-08-09 00:00:00.0
-
-
扬子鳄基因组有助揭开鳄鱼生存与进化之谜
来自浙江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濒危物种——扬子鳄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最新研究成果于2013年8月6日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发表。扬子鳄基因组为全球首个公开并发表的鳄鱼基因组。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对扬子鳄长时间潜水行为的遗传学机制、进化以及性别发生等进行全面解读,为保护扬子鳄及其他爬行类濒危物种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扬子鳄为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距今已有2亿年历史,又被称为“活化石”。据统计,现在只有不到100条野生扬子鳄,呈现极其严峻的濒危态势。这些仅存的野生扬子鳄,零散分布在皖浙交界区域,自然繁育困难。扬子鳄的古老和原始性、半水生的生活环境、长时间的潜水能力、黎明和黄昏活动的生活习性以及强大的免疫功能都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 本研究采用新一代测序方法对一只来自于浙江长兴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的扬子鳄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同源比对和RNA测序,对扬子鳄的基因组进行了全面解析。研究发现扬子鳄的氧运输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扩增表达,如碳酸氢盐结合血红蛋白的相关基因、普通磷酸盐结合氧运输与特殊的碳酸氢盐结合氧运输的相关基因等。此外,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呈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表达,如碳酸氢铵排泄和心肌收缩等的相关基因。 此外,研究还发现扬子鳄通过上调嗅觉、神经发生以及视觉接收的相关基因而获得了强大的感官系统;通过上调包含TRIM的C型凝集素及嗜乳脂蛋白基因和抗菌肽基因的表达而获得了强大的免疫能力。种群分析结果表明,鳄鱼的种群混合发生在距今60~105万年前,青海高原升高之时。 扬子鳄为首个被测序的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古老爬行动物。本研究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扬子鳄基因组不仅给爬行动物和鸟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填补了性染色体消失现象研究的空白。同时,扬子鳄作为一个濒危动物,其基因图谱的绘制完成无疑为扬子鳄的保护和复壮工作奠定了重要的遗传学基础。 华大基因该项目负责人潘胜凯指出:“扬子鳄基因组的完成为了解其水陆两栖的进化适应性以及其温度决定性别的特性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为保护这个濒临灭绝的“活化石”奠定了基础。”2013-08-09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