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塞病友互助联盟来访华大 将共同开展白塞氏病基因组研究
2014年1月5日,白塞病友互助联盟成员30余人来访华大基因,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朱岩梅、华大医学高瑞等予以热情接待。 来宾参观了华大基因的展厅,听取了华大医学的高瑞博士题为“白塞病免疫组库检测病友志愿者招募”活动的介绍,并就相关话题与汪建董事长进行了亲切的会谈。 会谈中,汪建董事长提出华大基因将与白塞病友互助联盟开展白塞病基因组研究,并建议白塞病友互助联盟作为病友组织发起倡议,希望社会公众、医学专家和政府都关注和支持白塞病的研究,华大基因将联合国内的免疫学科权威医院支持。来宾听闻汪建董事长的建议倍受鼓舞,期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白塞病友互助联盟介绍 成立于2005年5月,以为白塞氏病病友建立平等、受尊重的社会环境为使命,由白塞氏病(又叫贝赫切特综合症)患者和家属自发成立,是一个从事公益性、非盈利性社会工作的民间公益组织,致力于为白塞氏病群体开展关怀和救助服务,促进社会和公众对于白塞氏病群体的了解和尊重,消除对他们的歧视,维护该群体在医疗、教育、就业、关怀等方面的平等权益,推动有利于白塞氏病群体的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出台。2014-01-13 00:00:00.0
-
-
61分钟登顶梧桐山,你行吗?——2014首届新年登山挑战赛拉开帷幕
2014年1月11日下午,由华大健康委员会、党委/工会办公室、华大山友俱乐部和华大义工联合举办的2014首届新年登山挑战赛——61分钟记录·梧桐山在深圳梧桐山火热进行,此次活动吸引了近百余名登山爱好者参加。此活动旨在增强华大员工“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 启动仪式结束后,百余名华大登山爱好者直奔本次挑战赛起点——秀桐道登山口,向着汪建董事长“61分钟登顶梧桐山”的记录冲刺。 本次挑战赛赛道全程2680米、海拔943.7米,东起秀桐道登山口,沿途与碧桐道相连接,终点通往大梧桐顶峰。最后来自国家基因库的李洋,以37分钟的成绩获得个人组冠军。生命科学事业部以团队82分钟的成绩获得团体冠军。2014-01-11 00:00:00.0
-
-
严正声明
近期,本院接到举报,反映成都存在假冒本院名义从事基因检测的事件。经查证,本院发现成都某医院(以下称“该医院”)未经许可假冒本公司名义开展基因检测业务。为保护消费者以及本院的合法利益,本院郑重声明如下: 1.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及产业的相互推动开展人类健康、农业、环境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及其关联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等,以下简称“华大”)从未与该医院开展过基因检测活动。该医院出具的检测报告均系假冒华大名义出具,与华大无关。 2.本院唯一官方网站为http://www.genomics.cn,任何声称是本院新网站、子网站的网站均系仿冒。 3.凡假冒华大名义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一切侵权行为。本院保留通过法律途径对涉嫌欺诈的行为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4.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广大消费者如发现假冒本院名义出售或已经从事基因检测的,可拨打客服电话:400-706-6615,或向本院信箱info@genomics.org.cn发送电子邮件进行举报。同时欢迎各位合作伙伴、消费者和其它知情人员踊跃检举不实宣传与不实销售活动,对遭遇的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特此声明!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日2014-01-10 00:00:00.0
-
-
基因组学何时可以治愈癌症?
2013年12月22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领导者之一、哈佛与麻省下属的Broad Institute院长Eric Lander在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采访时,介绍了基因组学发展的未来和基于基因组学的疾病治疗方法的前景。他呼吁国立卫生研究院加大资金投入。 他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耗时十五年和30亿美金用于获得一个人的基因组序列。在过去的十二年里,测序成本大幅下降,这使得我们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测序,找出造成癌症、自闭症、心脏病或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基因。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在未来的五六年内,我们将有可能获得疾病基因的完整目录。那还不能治疗疾病。下一阶段我们将看到这些单个的遗传内容是如何组合,并形成通路。我们现在就像发现了波音747飞机的所有部件,把他们都放在飞机库的地板上。然而,飞机还不能飞行。下一代的年轻人正在探索将所有部件组装并形成可运转的通路。充足的研究资金能吸引到最优秀的年轻人,基于基因组学的疾病治疗目标则能在下一代实现。不然,就需要两代。 Eric Lander强调,如果你还没有做好准备在可能无法成功的事情上浪费钱,那你是不可能实现变革的。这是一个投资的特别时机。这将是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不同疾病的首个十年。不为年轻一代投资,让他们去尝试实现最冒险、最聪明的想法,是一个悲剧。因为这个机会非常难得。 全文在线链接:When Will Genomics Cure Cancer?2014-01-10 00:00:00.0
-
-
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频一行调研华大基因
2014年1月9日下午,国家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频、商务部财务司综合处处长张艺雄等一行来访华大基因。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李松岗、战略规划委主任朱岩梅等予以热情接待。 吴频副主任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对华大基因的产业项目、人才培养等相关情况进行系列了解。 座谈中,吴频副主任一行对华大基因在产业化应用与推广模式、产业前景等作了详细了解。双方重点探讨了了华大基因收购CG的过程,希望以此为案例对中国走出去有所启示。 他认为,中国处在迅速崛起的新时期,国际话语权地位日益显著,希望与华大基因一起努力,共同进步。2014-01-09 00:00:00.0
-
-
深圳大学来访 探讨相关合作
2014年1月9日,深圳大学医学部主任管又飞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刘志刚教授、医学院副院长汪天富教授、医学院副院长周光前教授一行来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华大基因学院办公室主任杨东声等予以热情接待。 汪建董事长向管又飞教授一行详细介绍了华大基因“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及实践,并展示了对大数据基因组学发展的期待。 双方对建立合作达成初步意向。管又飞教授表示,此次来访加深了其对基因组学未来的了解,并邀请汪建董事长回访深圳大学,向医学部师生介绍行业的最新动态、未来趋势和华大基因的未来规划。2014-01-09 00:00:00.0
-
-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江泽慧一行来访 共商相关合作
2014年1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中心主任、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研究院院长江泽慧一行来访华大基因。中科院院士、华大基因主席杨焕明、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院长王俊、行政院长龙岳华、副院长张耕耘、深圳国家基因库负责人张勇等予以热情接待。 江泽慧院长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详细了解了华大基因的科研成果、国家基因库重大专项、目前开展的产业化项目、分子育种、教育与人才等相关情况。 座谈中,江泽慧院长表示一直关注着基因组学研究发展,从华大基因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就认识了华大基因,个人也曾主持过两次基因科学与基因产业化的高峰论坛,对于华大基因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其将基因科学与基因产业化紧密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表示赞赏与欣喜,江泽慧院长同时指出,竹藤中心一直致力于竹子的研究,在相关研究上也有一定突破,希望与华大基因一起开展相关合作。 随后,张勇介绍了国家基因库相关工作。双方就相关合作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2014-01-08 00:00:00.0
-
-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力军一行调研华大基因 关注创新发展
2014年1月7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力军、社会发展处处长熊静、副处长李连声、广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处副处长张伟、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莫道明等一行调研华大基因。华大医学首席执行官尹烨、华大健康集团副总裁赵立见、华南区负责人彭智宇、华大健康集团办公室主任张晓平等予以热情接待。 张力军副主任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对华大基因的历史、技术体系、国家基因库重大专项、健康产业化进程等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座谈中,尹烨就华大基因开展的健康产业情况作相应介绍,并从科技发展现状、相关政策等角度阐述观点。张力军副主任表示,华大基因围绕生命研究,致力于基因造福人类很有意义。他希望华大基因坚定信心,并表示支持华大创新发展。2014-01-07 00:00:00.0
-
-
品味华大基因的2013
继1%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华大基因完成了从“参与”,到“接轨”,再到“引领”的蜕变。从1999年到2013年,这一路,它开创了华大之品味,开启了“组学”之先河。2013年的华大基因如酒般醇厚,茶般清香,让我们一同用眼用心,用鼻用舌,细细品味华大2013年的余韵。 品味—— “口”碑载道 任百尺竿头,仍要更进一步。2013年,华大基因在众多科研领域都有了新突破,带领我们一同见证了70万年前的史前马,探究了长寿代表中华鳖,了解了“菜园杀手”小菜蛾,研究了“长江女神”白鱀豚,并再次认识了“万兽之王”东北虎。此外,他们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发现微生物菌群是人类的体重管家;他们为全球首例接受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筛查的试管婴儿举办了人生中的首个生日会;他们参与了一系列癌症密码的破译,让人们开始相信攻克癌症不再是神话。 品味—— 一“嗅”芳踪 任绝世才情,留不住时光荏苒,让我们一同在字里行间寻觅华大基因的一缕芳踪。2013年,它将足迹留在了美丽的云南,成立了云南华大,并将在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济宁建立华大基因研究院济宁分院;它将国际领先的基因技术带到了素有“黔桂锁钥”之称的兴义,因地制宜,发展生物产业,创建新型医学健康服务业。对美国Complete Genomics 公司的成功收购,让它的足迹深深地烙在了美国的土地上;在捷克布拉格建立的遗传检测中心,成为了华大基因在中欧搭建的合作桥梁;非洲植物育种学院的成立,让它在可能是人类起源地的非洲可以走地更稳、更长远。 品味—— 倾耳而“听” 任矢志不渝,终难免尘世喧嚣。华大基因,这一路走来,沐浴阳光,也历经风雨。2013年,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它的声音。《麻省理工科技创业》的总编Jason Pontin在评选2013年最具创造力的50强企业时,就如是说,技术变化的速度是惊人的。这些最前沿的企业,体现了颠覆性创新,将超越竞争,改变一个行业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华大基因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美国《纽约客》杂志曾深度报道了华大基因的“是”与“非”,它评论道“华大基因产出了至少全球1/4的基因数据。在测序地球每一种物种DNA方面,没有哪一家机构的雄心能比得过华大基因。”又如Beyond the Genome国际大会的评委们所认为的,华大基因是首个在优化数据开放及访问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的中国科研机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华大基因一直在基因组学的道路上努力着,静心聆听它心底的声音。 品味—— 雾里“看”花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孰能辨清这一世的纷繁?在基因科技领域中,也有一层缭绕的云雾,让人们迷失真相。缘于对转基因技术的误解,人们听闻“基因”二字便恐慌至极。殊不知,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让人们在面临病魔的挑战时,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无创产前检测技术让唐氏筛查的安全指数攀升;基因资源保护为地球生物多样性多了层保证;在H7N9禽流感疫情肆虐的岁月,人们才可以从容有序,勇敢淡定。基因技术或许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成熟,但时间以及科学家的努力会对它进行验证。 时钟还在摆动,华大基因仍在前行。过去,他们是基因组学的开路者,基因产业的先行者,今天,他们依旧努力攀登高峰,一切都在未完待续着...... 请点击查看>>>华大基因2013年度盘点2014-01-07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