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大基因联手河北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推进河北医学发展
2014年1月2日,“华大基因基因组学与转化医学联合实验室与河北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河北医大”)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河北医大会议厅举行,此活动成功举办标志着华大基因与河北医大正式开展临床科学合作。 华大北区营销总监韩银枫、河北医大分子生物学研究室主任王俊霞作为双方签约代表出席此次活动。双方希望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将华大全球领先的基因组学技术及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应用中,同时借助河北医科大学成熟的临床及科教网络,成功实现临床医学应用的转化与跨越式发展,从而提升全民医疗健康水平。 王俊霞主任对于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充满信心,她希望今后与华大基因的合作更加的长久和密切。 揭牌仪式后,河北医大邀请华大基因进行健康项目介绍。 河北医大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设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级研究所,年承担科研课题300余项,上级资助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此外还主办9种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2014-01-03 00:00:00.0
-
-
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一行调研华大 关注创新人才发展
2014年1月3日,广东省副省长林少春、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绍森、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厅长林应武、广东省劳动保障局局长于春涛一行调研华大基因,陪同调研的有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唐杰,盐田区副书记、区长杜玲等。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院长王俊、行政院长龙岳华、战略规划委主任朱岩梅、人力资源总监杨爽、华南区负责人彭智宇等予以热情接待。 林少春副省长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对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技术体系、国家基因库重大专项、产业进展、人才培养等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详细的了解。 座谈中,杜玲区长首先就盐田区的劳资纠纷与人才情况作了汇报,并就典型案例作了相应分析。随后王俊院长汇报了华大基因人才评定申报等相关情况,他表示,现有的人才评定标准与新兴的战略产业下人才的认定标准不相匹配,希望制订相应的创新人才政策,鼓励创新人才的发展。 汪建董事长表示,希望建立创新评价体系,其将会对未来的教育和科技创新带来启示性、冲击性、引领性、标识性的意义和影响。 林少春副省长表示,广东省政府很重视人才问题,省委常委多次开会讨论,广东的发展要靠制度创新、人才引进。深圳是特区,思想解放,听完介绍感受思路开拓,会借鉴深圳吸引人才与管理人才好的经验与做法,为下一步广东省人才政策制定提供思路。他也表示,在人才计划与人才奖励考评方面要好好反思,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座谈结束后,林少春副省长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实验室平台。2014-01-03 00:00:00.0
-
-
NIH院长发文呼吁为国民健康投资
2013年12月2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院长Francis S. Collins在《华盛顿邮报》发文,呼吁美国增加国民健康的投资。 他表示,为了实现将科学发现转化成服务于人民健康的项目的使命,国立卫生研究院并不缺乏想法。但是因为缺乏持续的资金投入,许多优先级高的研究工作将大幅放缓。对于数以百万等待治疗和治愈的病人来说,对国立卫生研究院使命的投入是无价的。 原文:Investing in the nation’s health 作者:Francis S. Collin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 生物医学研究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承诺需要得到兑现,这个特殊机会的时刻需要得到特殊的关注。许多最让人兴奋的可能性来自于几个方面:源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创新工具和技术;计算机和生物医学成像的进步,推动了被称为“大数据”的新一代的复杂数字数据集;公共和私人机构在寻求加速研究发现转化成治疗和治愈方面的兴趣的增加。 国立卫生研究院负责将科学发现转化成更好服务于人民健康的项目,但是过去十年减缩财政政策对开支和预算的削减并没有跟上生物医学研究的通胀,这削弱了国立卫生研究院执行其使命的能力。 一个悬而未决的改革项目是“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这是革新对人类大脑理解的努力之一。通过催化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者首次计划对大脑个体细胞与复杂神经回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互进行动态展示。这可能意味着对癫痫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氏症、自闭症、帕金森症外伤性脑损伤以及许多其他神经疾病方面的治疗甚至预防带来巨大的进步。 另外一个有潜力的领域是对拥有超大数据集的医学研究信息进行组装的能力。电子健康记录的出现将大大加速“大数据革命”的步伐。细节的话,可以理解为聚焦于一种疾病:癌症。通过利用DNA测序技术的突破性进步,国立卫生研究院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的研究人员对20多个不同种类的癌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计划再研究几十个种类。除了增加对不同癌症分子根源的理解,这个开创性的研究还为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新的更准确使用化疗药物打开了大门。不幸的是,对于癌症病人来说,如果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缺少对这些数据必要的管理和挖掘,这些数据的使用将非常有限。 另一个别开生面的领域是微生物组学。人体含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超过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迄今,收集到的这些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成信息增加了人们对他们在许多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过敏症、癌症和心脏病方面的角色的理解。其中一个振奋人的可能性是扩大和依靠这些知识理解来开发基于证据的治疗方法,例如益生菌对于肥胖症的治疗。 疫苗开发也正在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艾滋病和流感领域。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生产具有“广泛中和性”的抗体以对抗所有的病毒株。在流感方面,这可能意味着结束能减少全球下一次流感大流行风险的年度流感预防针和疫苗。 近几年,研究者已经学会了如何将人类皮肤细胞或白血球重组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发展成不同细胞的神奇能力。这个史无前例的机会加速了基础研究到人类发展的转化、许多药物筛选的进程和加快设计新的基于细胞的疗法治愈一些疑难杂症,例如镰状细胞性贫血和遗传性失明。 很明显,国立卫生研究院并不缺乏想法。该院也将继续支持全国的创新型研究。但是没有持续的投入,许多优先级高的研究工作将大幅放缓,这几年来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持平的资金使得科学家得到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投资机会史上最低。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在放弃的边缘,他们带走的是能创造未来医学突破的才能。 然而上周达成的预算协议是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一些急需的救援。对国立卫生研究院投入资助的经济收益包括对当地经济带来的回报和疾病负担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对于数以百万等待治疗和治愈的病人来说,对国立卫生研究院使命的给予投入是无价的。如果一个亟待得到投资的希望不值得获得支持,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值得的。2014-01-03 00:00:00.0
-
-
首届中国(珠海)留学生节期间举办创业论坛 汪建董事长畅谈《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2013年12月31日,为期5天的2013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首届留学生节正式拉开帷幕。海归青年创业论坛暨投资政策和人才政策宣讲会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开讲,当日下午,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结合自身经历,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观点与实践》为主题,为广大海归青年传授投资创业经验,并开展热烈的讨论。汪建董事长留过学,学过医,当过研究员,做过院长,半生献身科研,半生投身产业。在他的带领下,华大基因成功绘制出SARS病毒基因图谱、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同时他也荣获2011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是归国创业青年的楷模。 据了解,“号召并引领广大海归青年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是首届留学生节的宗旨。首届留学生节将成为全国海归青年与珠海相互联系的纽带,并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以此传递海归正能量,奋力实现中国梦。 相关链接: 珠海特区报:《首届中国留学生节在珠海开幕》 珠江晚报:《首届中国(珠海)留学生节期间将举办创业论坛 好政策好项目吸引海归青年来珠投资发展》2014-01-01 00:00:00.0
-
-
美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李凯一行来访 探讨相关合作
2013年12月31日,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暨南大学教授张传林等一行来访华大基因。华大科技执行总裁李英睿、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方林、深圳国家基因库重大专项负责人张勇等予以热情接待。 来宾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充分了解了华大基因的发展历程、数据产出能力与计算、存储能力以及与天河一号合作情况等。 参观结束后,李凯院士作了题为《构建商业化的重复删除存储系统》的专题讲座,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与相关经验。 在随后的座谈中,双方就具体项目的合作进行探讨。方林表示,华大基因在后续的科研中会遇到很多存储、计算问题,希望双方合作,解决相关问题。张勇表示,基因库累积了很多生物资源数据,希望将这些数据使用起来,双方可在数据应用方面共同研究。李凯院士表示,华大基因很多工作是把基因信息转换成数据,希望双方合作,数据共享,管理好应用好大数据。2013-12-31 00:00:00.0
-
-
美国《纽约客》杂志深度报道华大基因的“是”与“非”
美国《纽约客》杂志2014年1月6日刊将深度报道华大基因,讲述华大基因的“是”与“非”。 文章评价,华大基因产出了至少全球1/4的基因数据。它也指出,在测序地球每一种物种DNA方面,没有哪一家机构的雄心能比得过华大基因。 《纽约客》在线报道摘要: 基因工厂 一家中国机构正在解决饥饿,疾病,进化和探索人类智力的遗传基因。 作者:Michael Specter 从香港国际机场到位于中国南方的深圳市中心为20英里的车程,但可以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有海关和边境,但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前英国殖民地和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间激烈的贸易步伐。卡车,汽车,货车和公共汽车塞满了道路,运送着各种各样的劳动者。在八十年代以前,邓小平将这里划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时,深圳还只是一个小渔村。突然,一千一百万人出现了,他们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工厂从匆忙建起的高层建筑中涌现。 30年前,这里只有几家旅馆,零星散布。现在,游客可以选择四季酒店或者丽兹酒店,在爱马仕店购买价值一万美元的手袋,坐着宾利车让司机带着转悠。然而深圳仍然是一个工厂城市。在不同的时代,这座城市被誉为中国的底特律,时装区和硅谷。现在,随着全球的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将每一个生物的基因序列转化成能治疗并最终预防疾病的信息,深圳诞生了一家不同的工厂:华大基因,原名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这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中心。华大基因的178台机器对一个DNA分子内的数十亿碱基序列进行准确的测序,它现在产出了至少全球1/4的基因数据。这个数据量高于哈佛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或任何一家研究机构。 大部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建立在破译生命的基本代码之上,这些代码由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和鸟嘌呤组成。这些分子的特定串联产生了基因,人类基因组中有30亿对这样的特定串联。而基因反过来产生了让我们生存下去的蛋白质。自1995年以来,当Craig Venter测序了第一个细菌,生物学家一直致力于测序地球上每一个物种的DNA。没有哪一家机构的雄心能比得过华大基因。华大基因已经测序了57,000个人的基因组,还测序了许多水稻菌株,黄瓜,鹰嘴豆,大熊猫,阿拉伯骆驼,牦牛,鸡和40种蚕。这些努力都不足为奇。基因组研究显示,导致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也使熊猫的数量大幅下降。数千年来,蚕在中国经济中都扮演着主要的作用。华大基因也测序了藏羚羊,引起SARS的冠状病毒和一个被称为Inuk的四千年前的古人类,他的样本来自于在格林兰岛冻土中发现的一簇头发… 《纽约客》在线链接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4/01/06/140106fa_fact_specter 《参考消息》报道 美刊:华大基因DNA测序能力领跑全球2013-12-31 00:00:00.0
-
-
世界级基因产业生产中心落户武汉
2013年12月30日,华大基因武汉生产中心开幕仪式在光谷生物城隆重举行。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但长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荣阁,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闫忠宁,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袁云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冯立,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尹烨,华大科技执行总裁李英睿,华大健康执行副总裁王学刚,华大基因华中片区负责人牟峰等出席本次活动。 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尹烨在致辞中指出,华大基因15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基因组学领军机构,在布局中拥有几大片区与体系。华大基因力求在武汉建设超大型数据生产、人才储备基地等,华大基因和武汉在基因组学领域一定会拥有非常光明的未来。 华大基因华中片区负责人牟峰在致辞中表示,武汉华大从签约之日起,就一直在陆续复制、搬迁华大基因的生产中心。未来,武汉华大不仅作为华大基因的生产中心,也将成为物流、客服和制造中心。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闫忠宁认为,华大基因已进入武汉的国家生物创新项目,希望华大基因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促成制造中心落户武汉。 随后,武汉市委常委、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但长春,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荣阁,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领导闫忠宁与华大基因尹烨、牟峰等共同宣布华大基因全球重型生产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全球基因组学重型生产中心 自2012年开始,华大基因正式启动生产平台向武汉搬迁工程。目前,武汉华大已建成标准化实验室1.2万平米,员工500多人,拥有Hiseq 2500、Ion Proton等数十台国际顶尖测序仪和质谱仪。规模及产量已属全球先列,并将建设成为全球基因组学重型生产中心。 投入运行后,武汉生产中心的年数据产出量可达1.2PB(即1.2×106GB),相当于40万人次的全基因组数据。而在20世纪末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全球科学家用了超过10年时间才完成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 武汉生产中心追求稳定、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并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工艺流程,坚持基因组学原始创新力,以国际级实验室标准为规范,为全球的基因组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产出,为生物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科研服务、健康产业并发展 该生产中心承担华大科技的全球测序任务及华大医学与健康的全国生产工作,不仅为全球伙伴提供卓越的科技服务,还将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为大众健康服务。 在科技服务方面,武汉生产中心围绕人、动植物、微生物三大方向,满足科研合作伙伴从医学到农业、从基础到应用的多重需求,致力于加速整个生物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更快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各类健康、能源、环境问题。 在医学健康应用领域,武汉生产中心依托华大基因坚实的科学基础,将基因组学最新成果应用于人类健康生活,提供基因检测服务,改变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致力建成具有原始创新力的人类基因组健康检测及解读中心。 不久的将来,随着生产成本的进一步下降,武汉生产中心将在个体化医疗时代支撑起华大基因的健康数据产出重任,为每个人提供准确、实惠并与个人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检测服务及健康指导。 积极打造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 据了解,2010年4月28日,华大基因与光谷生物城签约,落户武汉,计划在几年内将华大基因的生产中心从南海之滨的深圳迁至中国内陆腹地,依托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氛围、交通优势和人才资源,打造世界顶尖的基因组学产业基地。 三年多时间里,武汉华大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理念,致力于通过基因科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步建成集研发、制造、生产、服务、教育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科技服务、健康、农业等应用领域与国内数百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了区域内基因组学研究和产业的发展。2013-12-30 00:00:00.0
-
-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获得“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13年12月25日,经省级学会、各地级以上市科协推荐,专家考核评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决定命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18个单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此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2009年曾获得“深圳市科普基地”称号。 作为名单中首个被命名的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一直以来致力于科普大众事业,为大众科普疾病与健康、为青少年提供校外科普教育活动阵地,是集研究、教育、科普为一体的公益性服务机构。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和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积极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广东省科协关于命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18个单位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2013-12-30 00:00:00.0
-
-
华大基因联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签署合作协议 助力现代医学发展
2013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解放军总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揭牌暨第二届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洽谈会”在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厅举行,此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解放军总医院与华大基因正式开展临床科学合作。 据了解,此次解放军总医院与华大基因就“共建跨组学联合实验室”和“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希望通过强强联手,创造组学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华大基因院长王俊作为企业机构代表在洽谈会上作精彩发言,他指出,华大基因历年来通过不懈努力使得中国的基因研究成果位列世界第一,并希望此次和解放军总医院的合作能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解放军总医院签约代表陶德平政委对华大基因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热切欢迎和期盼此次与华大的合作,希望成为中国医学界发展的契机,开创医学界新的辉煌。 解放军总医院介绍 近5年来,解放军总医院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900余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奖励108项、授权专利212项(职务发明),逐步建成实力雄厚的转化医学研究科技支撑平台,包括1个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8个全军医学专业重点实验室等。2013-12-27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