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钟志华一行来访 双方寻找合作契机
2014年4月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钟志华一行来访华大基因。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行政院长龙岳华、华大健康集团办公室主任张晓平等予以热情接待。 钟志华主任一行参观了华大基因展厅、测序平台以及CG实验室,并详细了解了华大基因的历史进程、科研发展、产业应用等情况。 钟志华主任表示此次参观华大基因,很受启发。他表示,华大基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广泛应用于健康、农业等领域。希望此次来访能促进双方合作,将华大基因先进技术在渝落地,造福重庆当地老百姓。2014-04-03 00:00:00.0
-
-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首次完成并公布两个二倍体野生种全基因组序列
2014年4月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IPGI)终获喜报。他们在历经数年研究后,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花生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序列的公布将为全球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专家培育出更高产、适应性更广的花生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及宝贵的遗传资源。 花生(Arachis hypogaea),也称作长生果,在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上,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全球,花生的种植面积达到2400万公顷/每年,年产值高达4000万公吨。由于花生中富含丰富的油和蛋白质,在发达国家被看作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 尽管花生普遍栽培种植,但是由于其基因组的复杂性,科研人员对花生的遗传信息知之甚少,严重阻碍了基因技术在花生育种改良上的应用。目前,在田间栽培的花生是两个祖先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ensis自然杂交的后代。由于这两个祖先是不同的物种,所以现在栽培的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四倍体作物(AABB),也就是说栽培品种携带了两个祖先种各自独立的基因组,即花生属A基因组和B基因组。 由于栽培种花生基因组庞大(2.8GB)而复杂,基因组测序和分析非常困难,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首先完成了两个二倍体野生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即花生属A基因组和B基因组),获得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的序列覆盖了花生基因组96%的基因,这一进展对于花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下一步四倍体栽培种的测序、分析、拼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野生种具有丰富的抗病、抗逆等栽培种中所缺乏的优异基因资源,其测序的完成也有助于深刻阐明花生的起源与进化、系统解析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高效发掘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从而必将极大地推动花生分子设计与聚合育种的开展,对于增加花生产量、提高生产效益、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中国是国际花生基因组测序计划的重要参与方。此次参与基因组测序的中方合作单位包括华大基因,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华大基因参与了全基因组测序、拼接、组装和信息分析工作。玛氏(MARS Inc.)集团公司、美国花生基金会(The Peanut Foundation)及中方合作单位等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关二倍体野生种的基因组序列组装和补充资料可从网页http://peanutbase.org/files/genomes/中查询。 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徐讯表示:“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农作物,花生基因组的成功破译,对于作物育种专家改良花生作物育种,培育出低投入高产出、抗干旱、抗病虫灾害的优良物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还与很多像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这样的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希望能加速科研成果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转化,提高农民家庭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家庭的收入,让他们可以自给自足,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华大基因一直致力于农作物基因组研究和改良育种工作,以应对日益紧张的全球粮食危机,改善和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除花生基因组外,华大基因与全球合作方还成功破译了众多其他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如水稻、谷子、大豆、高粱、玉米、木豆、小麦、棉花、芝麻等,为育种专家培育优良品种,改良农作物性状,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资源。2014-04-02 00:00:00.0
-
-
广州华大参加“新广州•新商机”2014广州重大项目招商推介会
2014年3月28日,“新广州·新商机”2014广州重大项目招商推介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华大基因华南片区负责人彭智宇代表广州华大在此次推介会上与番禺区区长楼旭逵签订了广州华大医学检验所项目合作意向书。为推动番禺区医学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与广州华大开展合作,建设广州华大基因医学检验所项目。 据了解,本次招商推介会上的130个签约项目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包括汽车、精细化工、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商贸会展、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等产业领域。 “新广州·新商机”招商推介活动2011年启动,迄今已签约项目达640个。2014-03-28 00:00:00.0
-
-
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Jeffery Lehman来访上海华大
2014年3月28日,上海纽约大学美方校长Jeffery Lehman、ACCESS Health International公司主席William Haseltine一行来访上海华大。华大医学执行副总裁王学刚、华东区负责人杨晓楠、研发经理陈中海予以热情接待。 在杨晓楠博士的带领下,来宾参观了上海华大及测序实验室。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杨晓楠博士详细介绍了华大基因的发展历史。Jeffery Lehman校长表示,去年11月汪建董事长曾应邀出席上海纽约大学首届“对话校长”活动,双方建立了友谊。Jeffery Lehman校长提出对华大基因的发展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对华大基因在世界基因组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是赞不绝口。 随后,双方就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和产业规划深入交换了意见。2014-03-28 00:00:00.0
-
-
深圳水务集团公司董事长韩德宏率团来访
2014年3月28日下午,深圳水务集团公司董事长韩德宏率总经理刘南安 、副总经理杨小文、总工程师张金松一行10人来访华大基因。华大基因研究院长王俊、副院长张耕耘、国家基因库副主任周欣等予以热情接待。 张耕耘副院长向韩德宏董事长介绍了华大基因的历史进程、技术体系、科研成果、科学论文发表情况等,并带领来宾参观了测序实验平台。 座谈中,张耕耘副院长对目前全球基因检测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韩德宏董事长则介绍了深圳水务集团公司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污水深度处理以及污泥减量的问题。他表示,希望与华大基因合作,为公司的升级转型做贡献。 随后,双方代表就污水深度处理以及污泥减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2014-03-28 00:00:00.0
-
-
华大基因携手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园
2014年3月27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和镇江市委常委、镇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小平分别作为双方代表签署了协议。 据协议,华大基因与镇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将联合成立“华大(镇江)水产科技产业园”,共同打造一个以渔业资源收集和利用为核心的水产产业园,将其建设成为以基因组学技术及国家基因库为支撑的长江水生生物的种质资源中心。长江水生生物的种质资源中心将储存和管理我国长江流域特有的水生生物遗传资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数据,有利于保护我国珍贵且特有的水生生物遗传资源,实现基因及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 李小平书记表示,对双方的合作充满期待。希望携手华大基因,以生物科技为导向,扎扎实实做好水产行业从资源收集、生物育种到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汪建董事长表示,请镇江市政府观察、监督并帮助华大水产共同发展。并期待双方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2014-03-28 00:00:00.0
-
-
合肥市政府代表团来访考察 开展合作交流
2014年3月27日上午,合肥市副市长王翔、合肥市科技局局长朱策等领导一行来访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副院长徐讯、深圳计划单列市技术总监姜丹等予以热情接待。 在徐讯副院长的介绍下,合肥市政府代表团详细了解了华大基因的科学发展道路、标志性成果、大平台大资源、产业发展及应用、人才与教育和重要战略规划等情况。 座谈会上,汪建董事长向王翔副市长一行阐述了华大基因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情况。他指出,健康项目是一项大民生项目,要把民生健康放在未来发展的第一位。王翔副市长则详细介绍了合肥的发展优势。他表示希望携手华大基因,结合合肥的实际情况,推进科研、医疗、健康在当地的发展,并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随后,双方就潜在的合作意向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与讨论。2014-03-27 00:00:00.0
-
-
华大基因名列自然出版指数2013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
2014年3月27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2013年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PI 2013 Asia-Pacific)。华大基因名列全球科研机构第八十七名、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亚太地区科研机构第十七名,其后两项排名均同比上升一位。 报告表示,中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超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预计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中国将逐步成为亚太地区 NPI 的首要贡献者。报告还提到,以2009年数据为基准,华大基因的增长比例超过了所有其他中国科研机构。华大基因发表在《自然》、《自然遗传学》、《自然通讯》上的基因组序列揭示了游隼、猎隼的捕食性进化机制和胡杨的耐盐机制等科学见解。 报告统计了2013年亚太地区科研机构在18本《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华大基因发表了32篇研究论文,排名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位列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此外,华大基因在《自然遗传学》和《自然生物技术》上的发表总数分别位列中国第二名和第四名。在2009-2013年五年统计榜单上,华大基因凭借73篇论文继续保持中国科研机构第五位的排名。 自1999年创立以来,华大基因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且连续四年入选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十大科研机构。多项由华大基因主导或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封面,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HapMap基因组计划、熊猫基因组、古人类基因组、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家鸡基因组、首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基因组、马铃薯基因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等。其中,由华大基因主要承担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被《自然》评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 2013年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2014-03-27 00:00:00.0
-
-
汪建董事长番禺区畅谈《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推动双方合作
2014年3月26日,由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局主办的题为“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以大健康民生为导向带动生命大科学大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番禺区行政会议中心大礼堂举行。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应邀作了题为《基因科技造福人类——大健康带动大科学大产业》的专题讲座。 研讨会由番禺区区长楼旭逵主持,副区长张力仁、局机关成员、区中医院、番禺疗养院、何贤纪念医院、区中医院、区卫监所、区疾控中心、区社管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改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和区健康番禺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600余人出席研讨会。华大基因华南片区负责人彭智宇、助理总裁殷波、华南区研发总监叶明芝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研讨会前,楼旭逵区长和汪建董事长就大数据、调用广州超算资源创造大数据价值以及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加快番禺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中,汪建董事长从基因与进化的关系开始,全面展示了“生老病死”的历史画卷,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生命过程中内外环境和基因互作、基因科技与人类健康幸福的关系。汪建董事长强调诸多疾病都可以通过基因检测进行预防和早期干预,减少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强调控制遗传性出生缺陷是中国历史性责任和机遇,新型医院、新型保健、新型产业必将随着科技认知的提高而出现。他提出,希望拷贝华大模式融入番禺,用华大基因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真正惠及番禺人民,做好民生和民心工程,为健康番禺、智慧番禺、幸福番禺建设一份力;并在此基础上累计大数据,打造新型的健康产业模式、公益模式和保险模式。 在交流环节中,汪建董事长和与会嘉宾就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梦想,以及“公益+医保+自保”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后,汪建董事长在广州超算中心常务副主任卢泽新的陪同下参观了广州超算中心,并就华大基因的大数据产出与广州超算进行匹配对接进行了深入探讨。2014-03-26 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