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华大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 探讨临床项目合作
2010年12月28日,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院长黄畦、党委书记胡华成一行就临床项目合作事宜来访武汉华大,为推进双方合作开展专题座谈。 黄畦院长一行在华大基因华中区负责人牟峰的陪同下参观了武汉华大展厅,深入了解了武汉华大在华中片区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对华大基因的测序技术和产业应用称赞不已。 随后,双方在座谈会上就健康产业的合作意向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黄畦院长对华大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充满信心,表示希望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体检保健和疗养中,让华大的创新技术与临床快速结合起来。2010-12-29 00:00:00.0
-
-
湖北省药监局领导莅临武汉华大 座谈临床产业项目
2010年12月28日,武汉华大迎来了湖北省药监局副局长傅铁成、湖北省药监局注册处处长朱晓春一行的来访。 来宾首先参观了武汉华大展厅,华大基因华中区负责人牟峰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讲起,重点介绍了基于此技术的HPV筛查等临床项目,并向来宾描述了项目应用于产业化发展的美好前景。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来宾深入了解了临床项目的优势和特点,并就政府、市场两方面事宜交换了意见与看法。傅铁成副局长指出,健康项目让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惠及百姓,值得进行深度推广,也希望武汉华大尽快提交具体的项目报告,药监局将全力配合武汉华大做好服务性工作。2010-12-29 00:00:00.0
-
-
华大入选《Nature》“年度特写”
12月2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推出2010年年度专刊----《回顾2010》(2010 Review of the Year),对2010年的重要人物、重大新闻以及科技进展等进行了评点。 该专刊包括了年度新闻人物(Newsmaker of the year)、这就是2010(That was 2010)及年度热点研究(Research picks of the year)等部分。其中“这就是2010” 评选了年度新闻和年度图片等2010年所被关注的重点。《自然》杂志于2010年3月3日发表的华大基因专题报道“中国的生命科学-世界测序工厂”也入选为“年度特写”报道之一。 报道链接: http://www.nature.com/news/2010/100303/full/464022a.html 华大宣传部2010-12-28 00:00:00.0
-
-
华大联合研究成果入选《科学》“本世纪前十年十项科学卓见”
本世纪首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科学》杂志的新闻记者和编辑潜心审视了进入新千年以来那些改变科学面貌的进步,评选出了十项科学成就作为“本十年卓见”(Insights of the Decade)。其中生命科学领域的发现包括基因组暗物质、古代DNA、细胞再生、肠道菌群及炎症在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在“基因组暗物质”(The Dark Genome)一项中,提出华大基因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重要意义。同时,在“肠道菌群”(The Microbiome)一项正文中,着重提到华大基因团队的贡献,指出了以华大基因为第一发表单位的“构建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重要研究论文的开创性研究意义(原文:《Science》17 December 2010: 1619.“This 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survey in 2010 by Jun Wang of BGI-Shenzhen in China and colleagues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concept of the microbe-human superorganism, with a vast genetic repertoire.”直译:2010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王俊和他的同事们对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进行了一个更全面的分析。这两项研究的结果都支持微生物和人组成“超个体”的概念,其具有庞大的全部遗传信息。)。 1999年中国成功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项目,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成立,承担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3号染色体短臂“端粒至遗传标记D3S3610,约30cM大小”区域的任务,俗称1%项目)。1999年,在中国基因组学领域一片空白的条件下,在实验环境和工作环境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华大人用执着和激情保质保量地完成1%的测序任务,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华大被提前完成了。 中国科学家2000年4月提前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这一由六国参加的重大生物工程于2000年6月26日如期完成。我国承担的任务是完成人类3号染色体短臂上距端粒端约30cM的DNA序列的精细测定,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图谱建立与大规模克隆筛选、霰弹法测序与“工作框架图”构建、序列的组装与“完成图”构建、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建立和大量数据的整理分析。2000年6月26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宣布首次绘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国科学家首次登上基因组科学高地,为中国发展基因组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2月15日,世界著名《Nature》杂志发表封面文章“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测序及分析”一文,该论文是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取得的重要成果。2001年8月26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完成图”提前两年高质量地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国卷”更于2002年1月23日荣获由两院院士投票评出的 2001 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名列第二位。 2010年3月4日,《Nature》以封面故事着重介绍了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重要参与者所完成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的构建工作”,该研究属于欧盟第七框架资助项目——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研究计划(MetaHIT)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收集了124个来自于欧洲人肠道菌群的样本,采用了新一代大规模高通量的测序技术进行深度测序,产出近6千亿的碱基序列。经过序列组装和基因注释分析,从中获得330万个非冗余的人体肠道元基因组的参考基因,约是人自身基因的150倍。这个基因集中包含了绝大部分目前已知的人体肠道微生物基因,但更多的是目前未知微生物的基因。从这个基因集中可以估计人肠道中存在约1000-1150种细菌,平均每个个体内约含有160种优势菌种,并且这些细菌是绝大部分个体所共有的。人体肠道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的构建,加深了人们对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自身健康关系的理解,也更有助于预防、监控和干预由肠道菌群引发的肥胖、肠炎和糖尿病等疾病。 相关链接: “基因组暗物质”(The Dark Genome)报道 “肠道菌群”(The Microbiome)报道 华大宣传部2010-12-28 00:00:00.0
-
-
华大荣登《科学》杂志“年度新闻”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联合研究成果继入选《科学》杂志“2010十大科学突破”及“本世纪前十年十项科学卓见”之后,再次入选该杂志的“年度新闻”(The Year in News)。 《科学》杂志的年度新闻回顾了这一年全球在科学研究及政策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个事件和成果。这些新闻拓宽了世人的科学认知,并对全球各大研究机构产生影响。 在该年度回顾的最后一条以华大基因作为主题,报道了其跻身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测序中心,陆续完成了蚂蚁基因组、古人基因组、人类甲基化组以及人类胃肠道菌群元基因组等研究工作(《Science》 17 December 2010: Vol. 330. “Ongoing: BGI-Shenzhen enhances its reputation as world’s largest sequencing center, deciphering an ant, a paleo-Eskimo, the human methylome, and a gene catalog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华大基因简介: 华大基因自1999年成立以来,坚持“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承担其中绝大部分工作)、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家鸡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炎黄一号”(100%)、大熊猫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因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一流的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建立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其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世界领先。 目前,华大基因已形成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建设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学研队伍,致力于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人类健康、规模化重要物种、重要经济动植物等基因组研究,大力发展我国医学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将依靠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相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继续向基因组科学的顶峰迈进,同时孵化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最大化地运用基因组技术服务社会、创造效益,为中国生物经济的腾飞和领先世界,继续做出前瞻性、原创性和战略性的贡献。 《科学》杂志“年度新闻”(The Year in News)报道链接: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30/6011/1610.summary?sid=0d67316e-b568-4ced-8f1a-dd24d0c709a2 华大宣传部2010-12-27 00:00:00.0
-
-
华大联合研究成果入选《科学》“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
12月17日,《Science》杂志公布了“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Breakthrough of 2010),分别为量子机械、合成生物学、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RNA的重新编程、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量子模拟器、分子动力学模拟、大鼠的回归与HIV预防。其中“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一项涉及华大基因参与的两个国际联合研究成果,即“深度解读4000年前古人类全基因组”与“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新进展----发布迄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华大基因在这两项工作中都是重要的完成单位,彰显了华大基因在国际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先进性及前沿地位。 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 2010年2月11日,国际顶尖科学期刊《Nature》发表了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联合创建的中丹基因组联合中心完成的“深度解读4000年前古人类全基因组”历史性成果。该研究以强有力的数据证明,在现代美洲原住民迁徙到美洲之前,还有更早一批的黄种人群体经西伯利亚迁徙到美洲,为这一人类演化历史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证据。非常有趣的是,科学家通过对其基因组序列的仔细分析,推断出这一4000年前古人类应该具有在亚洲人中常见的A型血、褐色眼睛、浓密的黑发和较干的耳蜡,同时很有可能是一名秃顶男性。《Nature》杂志当期封面正是据此模拟出的Saqqaq古人头像。 10月28日,由中国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桑格(Sanger)研究所、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等共同发起并主导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在《Nature》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迄今最详尽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同时也在《Science》杂志上报告了在基因组方法学上的突破。这是全球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学领域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相关成果标志着人类基因研究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千人基因组计划”于2008年启动,旨在绘制迄今最详尽、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多态性图谱,此次成果报告的是该计划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2010-12-27 00:00:00.0
-
-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刘小青教授来访 专题讲座引发热烈讨论
2010年12月24日上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国家973干细胞研究重大专项课题组长刘小青教授在华大基因,就“The Role of LOXL1-mediated Elastogenesis in the Maintenance of Dynamic Connective Tissues”课题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讲座,重点阐述了维护弹性纤维发育及更新的关键因子----LOXL1产生机制和其维护结缔组织所起的作用、同时对人体生活质量的影响等。整个讲座在愉快的互动、讨论中圆满结束。 目前刘小青教授正与华大方舟公司进行系列专项技术方面的洽谈和合作,此次的来访,使双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沟通。刘小青教授表示希望通过与方舟公司新技术服务的合作,能更好地带动自己的实验课题研究。 撰稿:华大方舟2010-12-27 00:00:00.0
-
-
华大携手老挝国家经济特区管委会与国防部代表 共商老挝-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12月23日下午,老挝华大代表熊剑、汪小刚,老挝国防部总后勤部代表BOUNLOM SISANON上尉等一行5人拜访老挝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特管委”),受到特管委主任BOUATHA女士、下属国际合作处主任KHEUNGKHAM先生等的热情会见。 KHEUNGKHAM先生首先通报了12月10日第一轮会谈以来老方工作的进展,其中关于华大基因提出共建老挝经济特区的四个初步构想“世界先进水平的热带地区品种评价和育种基地、老挝-深圳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基因健康主题休闲度假疗养园区、生物经济产业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已呈报给特管委主席暨老挝政府常务副总理SOMSAVAT先生。特管委将尽快推进,争取在2011年中国新年前促成政府高层访问深圳和华大基因,共商老挝-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建设。 熊剑代表老挝华大向特管委汇报了最新进展,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建议。华大基因与老挝国防部总后勤部已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共同推动建设老挝-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同时,深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长科技顾问、深圳市企业家协会主席刘应力先生已表示接受老挝政府邀请,担任特别顾问,帮助引进深圳特区经验,推动老挝-中国(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并建议特管委尽快拟定出访名单,加快推进合作。 特管委主任BOUATHA女士认真听取了汇报,十分欢迎华大基因在老挝投资,并非常感谢深圳及华大基因能带来深圳特区的建设经验和华大基因创新型“产学研教”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帮助老挝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希望华大基因能代表深圳市政府,参与老挝经济特区的建设。随后,BOUATHA女士表示老挝政府极其缺乏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政府高层也到访深圳多次,被深圳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震撼。国会正逐步制定经济特区相关法律,政府也明确提出借鉴中国深圳特区的经验。她期望深圳和华大基因能帮助老挝培养人才,提供赴中国深圳和华大学习的机会,或派专家来老挝指导工作。最后,BOUATHA女士责成特管委相关人员与老挝华大共同加快完成老挝政府高层赴中国与深圳特区政府会谈及考察华大基因的筹备工作。筹备进展将会上报给老挝政府常务副总理暨特管委主席SOMSAVAT先生及老挝国会和总理府。 新闻背景 2010年,老挝国会通过了关于《在老挝成立特别经济区和专门经济区》的政府令,据此成立特管委,主要职责为协助老政府研究制定特区相关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政府常务副总理SOMSAVAT先生出任主席,计划投资部部长任常务副主席、工贸部部长以及公共工程运输部部长任副主席。 10月15日,特管委举办研讨会。计划投资部、工贸部、财政部、土地署等相关部委主要官员和外国驻老使馆、国际组织代表就老挝鼓励发展经济特区和经济专区政策进行了研讨,希望通过学习、借鉴周边国家建立经济特区(如中国深圳经济特区)的经验,促进本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2010-12-24 00:00:00.0
-
-
广州番禺区领导莅临华大 推进广州华大产业化进程
12月22日下午,广州市番禺区区长楼旭逵、副区长林伟长、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董事长孟民杰、总经理金维刚等一行五人莅临华大,洽谈华大在广州的产业化推广。 在华大展厅,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为来宾展示了华大“BT+IT”的核心竞争力、农业、健康科研技术的推广与产业化突出成就、人才培育等创新规模发展。随后,在华大基因副总裁文洁、医学健康事业部副总经理李骏、生产负责人宋小冬的陪同下,来宾依次参观了华大培训基地、大型测序仪、蛋白体系及医学健康事业部实验室,着重了解了华大HLA等项目的产业化进展。 座谈中,汪建院长与来宾就华大在广州的发展方向、产业化战略等进行了详细探讨。汪建院长表示,广州华大的发展应以健康产业为基础,扩大健康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惠及百姓。此次会谈,双方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关系,为推动广州华大的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12-23 00:00:00.0